上古时代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49年,国军中校被告知“周恩来请你归队”,瘫痪阻挡我军的舰队

    2023.02.22 | 历史网 | 次围观

    1949年初的一天,江苏镇江西北的金山寺来了两位特殊的游客。一位是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另一位是从上海赶来看望他的好友时任海军总司令部新闻处上校专员郭寿生。

    两人阔别多年,相逢于乱世,自然有千言万语,于是相邀同游金山寺。该寺毗邻长江,当时解放军大军已经陈兵北北,随时会发动渡江作战。

    林遵对时局忧心忡忡,谈及近年自己在海军的遭遇时更是愁眉紧锁。郭寿生见状开导他:“佛家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看你唯一的出路就是速登彼岸。”说完用手指向长江北岸。

    林遵哀叹道:“彼岸或许能解脱,但我至今没有找到的观世音菩萨啊!”

    郭寿生听完哈哈大笑:“观世音菩萨就站在你面前,我是周恩来派来同你联系的。”

    林遵听完后满脸疑惑,在国民党海军总部干了20多年的好友郭寿生为何会接受周恩来的委派?

    林遵

    烟台第一个中共党员

    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以后,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了解放。中央适时提出要在当年4月南方雨季到来之前发起渡江战役,以免长江进入汛期增加渡江难度。

    国民党在湖北宜昌到上海的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70余万兵力,另外还有120余艘军舰和280余架飞机支援作战,妄图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

    在如此长的防线上,70万兵力仍显薄弱,飞机也难以精准攻击目标。威胁比较大的还是水面上的舰艇,可以移动增援,以强大火力攻击解放军渡江点。

    如能争取长江防线上的国民党舰艇起义,显然能减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难度。因此三野首长决定派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孙克骥和华中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杨进渡江与防守长江的国民党第二舰队林遵联系。

    此前,地下组织已与林遵有初步联系。但孙克骥和杨进冒险渡江,来到第二舰队驻地,并以事先沟通好的暗号报上姓名后,林遵却拒绝见面,派人礼貌地将他们送走。

    孙克骥返回报告情况后,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之前的联系人与林遵关系不熟,未能得到其信任;二是舰上人多嘴杂,林遵不方便见面。

    于是孙克骥再次渡江,前往上海与地下组织取得联系,进一步商讨对林遵的策反工作。上海地下党决定以孙克骥、杨进和林亨元组成三人策反小组。

    为了加快策反工作,周恩来向上海方面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我们开头说的国军上校郭寿生。周恩来为何要推荐一个国民党军官呢?其实,郭寿生与中共有很深的渊源。

    郭寿生是福州人,青年时期就读于烟台海军学校,思想进步。他与后来担任中山舰舰长的共产党人李之龙是同班同学,“五四”运动时,他们一起发动同学上街游行示威,后来又一道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3年夏,郭寿生由王荷波、恽代英介绍入党,是山东烟台最早的共产党员。后来他还担任过中共北方区委军事工作委员,负责在烟台海校中开展军运工作。

    按照组织指示,郭寿生成立了“新海军社”,专门吸收思想进步、忠实可靠的海军军官,在他的组织下“新海军社”很快便形成了规模。

    北伐战争开始时,郭寿生正在上海一带的舰艇上实习,他将海军社总部搬到了上海,并组织人员配合上海工作武装起义。大革命时期,上海工人接连发动了三次起义,前两次起义由于联络不畅和孤立无援而失败。

    郭寿生(右一)

    期间,周恩来由广东调到上海担任中央军委委员,负责工人起义工作。他亲自领导策划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成立了海军委员会,任命郭寿生为负责人之一。

    郭寿生在周恩来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积极开展海军方面的联络工作,有力地配合了起义行动。在周恩来亲自指挥下,第三次工人起义取得了胜利。

    但北伐军进入上海后老蒋立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形势剧变,郭寿生组织的“新海军社”也不得不解散。中央通过王一飞向郭寿生传达意见:

    不必随北伐军赴江西,仍须设法潜伏国民党海军,等待时机,配合党的行动。

    郭寿生凭借社会关系进入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编译处当编辑。大革命失败后,各地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郭寿生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郭寿生的身份常常受到质疑,幸好国民党海军由闽系人物掌握,多次帮郭寿生渡过难关。但国民党不让他带兵,直到解放前夕,郭寿生仅仅是个中校。

    周恩来推荐郭寿生,是因为曾与他有工作接触,了解他的为人。加上郭寿生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了20多年,又是福州人,有很广的社会关系。

    上海工人起义武装

    地下党员告知:周恩来请你归队

    郭寿生毕竟已经与组织失联20多年,此时他会变成怎样,会不会接受组织的命令仍是一个未知数。

    组织决定由林亨元出面联系郭寿生,其实他与郭寿生并无关系。林亨元也是福州人,抗战时期曾在重庆做律师,结识了不少福州籍国民党海军军官。

    林亨元多方打听,通过一位进步人士结识了郭寿生的弟弟,进而与郭寿生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林亨元发现郭寿生为人正派,思想也很进步,才决定表明自己的身份。

    林亨元找到郭寿生,单刀直入地说:“我是中共地下党员,是奉组织命令来通知你,周恩来同志请你归队。”

    郭寿生听完先是吃了一惊,与组织失联20多年,突然看到“娘家”人让他有点激动。郭寿生高兴地说:“我正盼着这一天。北伐时期我就在周恩来同志手下工作,他要我归队,我就归队,请组织分配任务。”

    策反林遵的事关系重大,一旦消息走漏会让整个计划失败,也会让林遵遭受杀身之祸。因此林亨元并没有提及该事,而是表示解放军即将发起渡江战役,急需国民党方面的情报。这是组织对郭寿生的考验。

    郭寿生果然没有辜负组织的厚望,利用与海军高层的关系,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搞来了国民党海军的重要情报。这些情报都通过了组织的验证,林亨元这才将策反林遵的任务交给郭寿生。

    郭寿生当即表示:“一定尽力而为,不怕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巧合的是,郭寿生与林遵关系匪浅。他们是福州同乡,又是烟台海军学校的同学,在工作的接触中还形成了较好的朋友关系。

    国民党海军

    郭寿生出面联系必然能取得林遵的信任,但起义毕竟是件大事,林遵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

    林遵出生于海军世家,是林则徐的侄孙,受家庭影响,从小便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从烟台海军学校毕业后,曾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此后又被派往德国学习潜艇技术,是当时国内顶尖的海军人才。

    抗战初期,国民党海军由于没有空中掩护损失殆尽,没有太多表现。抗战胜利后,林遵奉命前往美国接收8艘美国赠送的军舰,他带着官兵们穿越太平洋回到国内,这也是近代中国海军一大创举。

    此后,林遵又奉命指挥舰队前往南海,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树立纪念碑、勘测了相关海域数据,为日后中国宣示南海主权奠定了基础。

    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理应得到晋升。但由于海军内部复杂的矛盾,林遵却被派去坐冷板凳。

    福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左宗棠倡导创建的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由于培养的学员大部分是福建人,因此自清朝以来,福建人在海军中占据绝对优势。

    民国初期,军阀割据,东北和广东等地方势力也纷纷建立海军。后来老蒋还创建了电雷学校,企图效仿黄埔军校模式控制海军。但由于抗战爆发,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海军整合后,内部中存在诸多派系。福州人陈绍宽长期担任海军部长和海军总司令,海军部主要官员以及各舰队司令半数以上是福州人。但陈绍宽不愿追随老蒋打内战,而受到排挤。

    为了控制海军,老蒋将陈绍宽撤职,以桂永清取而代之。桂永清毕业于黄埔一期,搞特务出身,是老蒋的“十三太保之一”,他上任后对闽系人员进行了大清洗,到1947年海军总部官员中福建籍人员仅剩17.8%。

    林遵是陈绍宽培养的闽系人才,自然得不到重用,他的一位朋友还因不配合桂永清而遭受牢狱之灾。不过海军是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军种,并非一般人能替代,桂永清上任后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也导致事故频发。比如,伏波号炮舰被货轮撞沉,导致一百多名官兵牺牲。

    于是,桂永清才又不得不重新起用林遵,让他担任海防第二舰队司令,并想方设法拉拢。

    林遵一开始搞不清桂永清的用意,向国防部的一位好友请教才知,桂永清这招是金蝉脱壳。他将长江防务交给林遵,而把自己的嫡系舰队布防在上海附近,一旦风声不对自己可以迅速撤离,林遵就只能去当炮灰了。

    林遵恍然大悟,连忙问该怎么应对。朋友给他出了上中下三策:下策继续替老蒋卖命,将来失败的可能很大,只能去海岛苟安一生。中策谁都不帮,辞职回家。上策是联系解放军起义。

    林遵听完连续好几晚都睡不好觉,他不愿意打内战,辞职回乡又心有不甘,联系解放区却没有可靠的渠道。正是郭寿生的到来,打开了他的心结,让他坚定了起义的想法。

    第二舰队停靠位置

    策反国民党舰队司令

    与郭寿生会面后,林遵派亲信阙晓钟赴上海与解放军策反三人组会面。后来在郭寿生的牵线下,林遵又在镇江一家干丝馆里会见了解放军代表林亨元。

    林亨元希望林遵在解放军渡江时起义并配合解放军渡江。林遵则表示公开配合解放军渡江难免会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造成渡江部队损失,但可以做到不向北岸和解放军渡江部队开炮。

    此后,林遵以江防防线太长,不便指挥、补充、修理为由报告桂永清,被批准停止在各渡口巡航,集中到镇江、南京、芜湖、安庆等几个大港口。这为解放军渡江和侦察创造了宽松条件。

    他根据舰队最新动态,建议解放军在渡江时先控制江阴要塞,并设法派破坏江阴窄航道处的航标,在北岸设置流动炮位。江阴是长江的咽喉,封锁江阴能够防止不配合起义的国民党军舰向长江下游逃窜。

    正如前文所说,海军内部派系众多,各派都有各自的利益,要想动员他们一起起义难度非常大。林遵只能以自己能控制的舰艇为骨干,让他们一同做其他舰队的思想工作。

    为此,林遵还以巡防为名,前往各舰队官兵讲话。暗示他们军队属于国家和人民,应该避免内战自相残杀。他还告诫各舰长,军舰如向长江开炮,会造成老百姓造成严重伤亡,不得向北岸和渡江船只开炮。

    解放军渡江

    桂永清是老牌特务出身,林遵的举动自然很难逃过他的眼睛。临近解放军渡江时,桂永清来了个调虎离山,将林遵调去芜湖指挥舰队,让他与自己的嫡系军舰隔开。

    4月21日,解放军在芜湖开始渡江,形势急转直下。桂永清急忙要林遵前往南京,当面命令他指挥长江上所有舰艇先在南京集中,随后撤往上海。还承诺撤退成功,将报请老蒋晋升他为海军中将副总司令,授青天白日勋章。

    林遵不为所动,恰好利用这个机会掌控了长江上的所有国民党舰艇。解放军渡江时,仅有个别舰艇前往阻拦,在遭到炮火打击后又迅速撤离。

    此时林遵正集合各舰长召开一次决定去向的重要会议,他向大家讲明了当前形势,表示江阴要塞已经易手,舰队要开到上海很不容易。后来经过投票,大多数舰艇决定留下来参加起义。

    4月23日,林遵率所部舰艇在长江下游笆斗山和江面起义,参加起义的有25艘舰艇,1200多官兵。仅有个别顽固舰艇趁乱逃去上海。林遵的起义,不仅降低了解放军渡江作战难度,还为日后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联系林遵的同时,郭寿生还写信给其他相熟的国民党海军官员。在他策反下,国民党海军起义17起,大小舰队97艘参加。

    上海解放前夕,桂永清下令将江南造船所的技术人员和机器设备迁往台湾,并炸毁造船厂。郭寿生在海军江南造船所秘密开展“反搬运、反疏散、反破坏”等护厂斗争,使工厂得以保留,这也为新中国海军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郭寿生担任过军委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遗憾的是1967年他因病去世,终年66岁。

    林遵起义后获毛主席接见

    尾声

    由于过早逝世,郭寿生的事迹长期不为人知晓。1987年,烟台党史工作者在整理党史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郭寿生写给陈独秀等人的一份报告,才确认是他烟台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进而发掘了他的英雄事迹。

    郭寿生一生并不算长,但却颇为传奇。早年参加革命,是烟台第一个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奉命潜伏国民党海军内部,时间长达20多年。因为战场形势的转变,他才迎来发光发热的机会。

    他也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在接到归队命令那一刻,立即请求组织分配任务,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滚滚历史的洪流之中,个人就如沧海一粟,极为渺小。但一个人一生只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便足以载入史册。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这一点,而郭寿生做到了,这正是他伟大之处。

    单字解释: 年 国 军 中 校 被 告 知 周 恩 来 请 你 归 队 瘫 痪 阻 挡 我 军 的 舰 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