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拯救汉室江山,因未受君命,被冤下狱绝食而亡

    2024.05.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周亚夫画像

    千百年来,"细柳整军"作为中国历史上治军的一段佳话,一直都被大众所熟知。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周亚夫,是我国西汉初年的一名出色的将领和军事家。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一生忠于国家,但最终却不得善终。

    为什么汉景帝在他没有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要把他下狱,最终逼死他呢?这其中的原委,要先从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说起。

    剧照周亚夫

    平定"七国之乱"——悲剧的开端

    若要指出周亚夫一生最为出色的政治贡献,非平定"七国之乱"莫属了,但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开端。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因不满景帝"削藩"政策,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当时汉景帝派周亚夫领兵平叛。

    剧照周亚夫

    平乱初期,周亚夫的军队在梁国遭受到吴楚联军的攻击,情况危急。这时周亚夫采取的战术是,先避开吴楚联军的精锐,任由他们攻打梁国,随后切断吴楚部队的粮草。

    在此期间梁国曾多次派兵请求支援,但吴亚服都按兵不动。甚至有一次,汉景帝都下令支援梁国,但周亚军仍旧没动。所幸结局是好的,吴楚联军大败,梁国的困局也解了。

    这场战役,不仅显现了周亚夫的军事才能,也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周亚夫的政治生涯也因为这场战争走到了最高峰。然而物极必反,因在战争中周亚夫并未听从汉景帝的命令救梁王刘武,这就导致汉景帝开始对他心存芥蒂,而梁王刘武也不待见他。这件事为他后面的悲剧结尾埋下了祸根。

    剧照周亚夫

    公元前152年,周亚夫绝食而死。

    按理说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后,人生应该是顺风顺水的。但为什么最终却落得这么悲惨的下场呢?在我看来,有是三个方面导致的,第一是周亚夫自身的性格问题。第二就是汉景帝的心胸狭隘。第三则是周亚夫当时孤立无援的境地。让我们分别来聊聊。

    过于耿直——周亚夫致命的缺点

    周亚夫虽然在对国家贡献上有很大的功劳,但他在言行上,有着致命的弱点,他宁折不弯、直言不讳、处理问题过于死板的性格问题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人生。

    剧照汉景帝

    公元前152年,汉景帝想要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其他皇子为太子,于是找当时的丞相周亚夫商量对策。但周亚夫却直接对他说,废长立幼是不对的,奉劝汉景帝不要这么做。这无疑在打汉景帝的脸。从此,汉景帝在慢慢疏远周亚夫。

    在封建王朝,官员想要站稳脚跟并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依附于当权者,需要对皇帝无条件地服从。然而周亚夫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者说他明知道这点但还是不愿服从。他过于耿直,以至于在有些时候会触碰到当局者的利益而不自知。这就悲剧了!

    公元前147年,汉景帝想通过册封归顺汉朝的匈奴王唯许卢等五人,达到让其他匈奴人也归顺汉朝的目的。这时周亚夫反对道:"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都封侯,那么以后就没办法处置那些不忠的大臣了。"汉景帝听后十分生气,并未听从周亚夫所言,还是册封了那五人。

    剧照周亚夫

    从这时起,汉景帝对周亚夫越来越不满,也预示了周亚夫悲惨的结局。周亚夫直言不讳、刚毅不屈的性格在军事上也许是个优点,但在政治上,如果不收敛就会变成自己的催命符。在结束完战争后,周亚夫还没有从军事思想上转变过来,在权力斗争当中还保持这样的性格和做法,这就触动了皇帝的内心。

    对于皇帝来说,臣子的直言不讳就是皇帝眼中的蔑视皇权。皇帝想要的是对他俯首称臣、听令形式的执行者,而不是事事和他对着干的影响者。虽然在后世来看,周亚夫的行为并无私心,出发点也是为了国家利益,但确实冒犯了皇帝的权威。周亚夫的性格导致他做不到阿谀奉承、降身辱志的行为。所以他只能走向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剧照汉景帝

    孤立无援——周亚夫悲剧的客观因素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导致周亚夫的悲剧,就是他孤立无援的境地。因为在最初平定"七国之乱"时,他面对梁王数次没有相救,使得他得罪了梁王。而在后来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事当中,他又得罪了"窦太后"、王信等人,让他在朝皇室之中慢慢地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这时的周亚夫只能依附于汉景帝,但当时的他还没意识到皇帝对于他的重要性,也没有为自己做打算,还是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所以在皇帝慢慢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剧照梁王刘武

    心胸狭隘——帝王性格对于周亚夫悲剧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个导致周亚夫悲剧的关键原因,就是汉景帝心胸狭隘。和汉文帝相比,汉景帝的心胸要狭隘很多。汉文帝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能容忍周亚夫的直言不讳。

    而汉景帝则不同,他无法认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观点,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心胸狭隘、锱铢必较,听不得别人反驳的人,这就使周亚夫的人生走向了悲剧。

    汉景帝身为皇子时,曾和梁王刘武一同乘车上朝,当时他感到劳累不想下车,但被"公车令"张释之拦住,并被给予不敬之罪请奏皇帝。汉景帝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在继位不久后,就将张释之降职。从这就能看出汉景帝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君主。他可以凭借自身喜好来决定臣子的命运。

    剧照晁错

    在汉景帝统治期间,有很多权力很大的"藩王",他们几经逐渐不受朝廷管制,这让汉景帝十分头疼。这时御史大夫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汉景帝也接受了,当消减吴王刘濞封地的时候,吴王提出,削藩可以,先把晁错杀掉。当时汉景帝就将晁错杀了。

    对于这样专制的君主,周亚夫性格又如此强硬,结局自然是悲剧。况且汉景帝在周亚夫身上只能感受到他对皇权的蔑视,对自己的不尊。加上周亚夫本身就是一个有才华、有谋略的军事家。这会让汉景帝更加紧张,除掉周亚夫,对于汉景帝来说是给自己的儿子铺路,所以他不会心慈手软。

    剧照周亚夫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从最初备受宠信到后来被迫以死明志,无一不展现了他孤傲的性格。他的死固然有皇室背后谋划的影子,但究其根本是因为他在政治上并不能自我保护造成的。在我看来,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士,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部下。他的悲剧,真是令人唏嘘!

    单字解释: 周 亚 夫 平 七 国 之 乱 拯 救 汉 室 江 山 因 未 受 君 命 被 冤 下 狱 绝 食 而 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