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先出手大方、再慢慢收回:西汉初年的削藩操作有多稳?_刘邦_项羽_韩王

    2024.05.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原标题:先出手大方、再慢慢收回:西汉初年的削藩操作有多稳?,公元前202年,经历四年苦战最终击败了宿敌项羽的汉王刘邦,在各位异姓王和功臣们的一致拥戴下,在定陶即位称帝,开创汉帝国。,但是,这个皇帝是打折的——此时大汉直辖的领土,不过和战国时代秦昭襄王后期的秦国差不多,关东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掌握在异姓诸侯王手里。如果刘邦想把这些诸侯国吞并,他们联合对抗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刘邦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汉高祖刘邦时代:削藩后的郡国并行,许多人印象中,喜欢分封的是项羽,刘邦则大力推进郡县制。其实,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才是大封诸侯的那一位,项羽却极度小气。,刘邦对合作的盟友从来都不吝加封甚至扩大封国。从刘邦重新占领关中到击败项羽之间,他直接统治的范围只是战国末年秦国地盘,关东所有国家在被汉灭亡后都继续存续,只是换了亲汉的国王——,汉灭魏后,彭越担任魏相,随后接替魏豹成为魏王,魏国领土从西部战国后期被秦国征服同化已久的地区,回到了被项羽吞并的战国后期魏国核心地带;,汉灭赵后刘邦老友、赵国老牌地头蛇张耳成了赵王;,汉击败项羽临时任命的韩王郑昌后把韩国还给了韩国王族的韩王信;,汉灭齐后把齐国封给了大将韩信;,汉灭燕后把燕国封给了卢绾;,楚国体系内的九江王英布被项羽击败后领地被西楚直辖,刘邦又封英布为淮南王帮助他复国。甚至在项羽灭亡后,楚国仍然被改封给了齐王韩信。,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表面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分封制维护者;反倒是项羽,除了在汉军刚开始东进时,临时封过一个韩王郑昌帮他阻挡刘邦外,从没有在新占领区封过任何一个诸侯。,,楚汉战争图。来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当然,刘邦称帝后也开始了他的削藩大业。从关中东出起到称帝,刘邦唯一增加的直辖郡县是魏王豹的领地。魏王豹被项羽空降到战国初期魏国西部的领土,这里已经被秦国占领很久,许多方面受关中势力的影响和辐射,魏王室在此地的影响力早就消散了。此外,韩国的位置非常特殊,几乎在关中进出关东的咽喉要道上。,,魏王豹(左)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表面上看刘邦并没有在这里设郡县,而是封给韩王信,但韩王信没有真当自己的封国去统治,而是以高级将领的身份在刘邦军中服役,活跃于荥阳、成皋一线,还被项羽军俘虏过。因此,他对韩国的控制力相当低。刘邦击败项羽、重新分封时,便把韩王信改封到北方抗匈奴前线去了,韩王国故地就这样被纳入中央政府的实际控制下。,刘邦削藩的关键一步是把整个齐地纳入自己的管控中。他借口让韩信衣锦还乡,把韩信从齐地改封到项羽的西楚地盘,让同样在齐地经营过一段日子的嫡系曹参辅佐刘肥做新的齐王。用这种方式,刘邦不露痕迹地取得了整个齐地的控制权。,从此,北方三晋、南方楚地发生叛乱,叛乱者都要面对关中和齐鲁两个方向的夹击,中央政府获得了显著的地缘优势。完成这一步之后,刘邦要求燕王臧荼觐见。对于臧荼来说,觐见很可能被扣押在中央政府,获一个高虚衔养老,不去则属于明显抗命。犹豫之后,他选择武力对抗,但很快失败了,整个燕国也被纳入刘邦嫡系卢绾的控制中。刘邦又用同样的手段吞并了共尉的临江国,这里在战国后期也被秦国吞并较早,此后被刘邦的汉政府直辖了。,,卢绾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在此之后,刘邦又用陈平“游云梦泽之计”诱捕了韩信,把他的楚王废掉,随后将楚国领土封给自己的两个亲戚。等到齐、楚、燕三个国家的辖区封给自己绝对信任的人后,刘邦对其他异姓藩王的优势已经是决定性的了。,哪怕到了这个时候,刘邦对自己的意图仍然隐藏得非常好。表面上看,各个诸侯被废黜各有原因,有被属下牵连的赵王张敖,也有自己不安起来叛乱的燕王卢绾,刘邦用最小的代价逐渐以家族成员取代原先的异姓王。等到这些诸侯国被刘邦重新分封给子弟时,发现自己孤零零的淮南国英布终于主动起来叛乱,也以失败告终。, 文景之治背后:步步为营,分化瓦解,刘邦看似把天下握在手中,但实际上他还是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他清楚自己是无力直接统治这么广大的领土。他竭尽所能,不过是把异姓王换成了同姓王。在刘邦统治的末年,汉朝事实上处于郡国并行的状态。,,汉初封建图。来源/李默主编《中国二十四史帝王谱》,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初新增的26个郡,有大约三分之二是在诸侯王国内。诸侯王国经常兼数郡之地,“吴王濞封有四郡五十余城”。有人做过统计,汉初总计60郡,同姓九个诸侯王国和唯一仅存的异姓诸侯长沙国共有40余郡,汉帝自领的郡只有15个。也就是说,即使在刘邦废除了几乎所有异姓诸侯国之后,他直辖的地区也只有整个汉朝的大约四分之一。,吕后执政时,关东这些刘姓封国是芒刺在背般的存在。吕后死后,当时的齐王刘襄公开打着反对吕氏的旗号起兵对抗中央政府。汉文帝入主长安后,最大的两个心头之患莫过于:曾经利用诛吕的机会灭绝了汉惠帝所有后裔、还声称这些小孩不是刘家血脉的功臣集团,这些人身在长安,可谓肘腋之患;另一个是关东同父异母的诸侯王及其后裔,其中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这一脉更为敏感。,汉惠帝刘盈是刘邦嫡长子,后代被功臣集团以匪夷所思的“非惠帝子”为借口灭绝了。刘襄、刘章都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儿子,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规则,他们在继承顺序上高于汉文帝。而且刘襄、刘章兄弟在诛吕之变中功劳最大,刘襄更被功臣集团答应事后拥立为帝。后来,功臣集团觉得代王刘恒比齐王更好控制,才毁约拥立了刘恒。,为了安抚刘襄,汉文帝将吕后时期所割出齐国的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复归于齐国。但不久后,还很年轻的刘襄就蹊跷死掉。刘襄死后,汉文帝刘恒使出了非常高明的一招:他借口刘章在诛杀吕氏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把他从朱虚侯提升为诸侯王。最初刘恒曾允诺封刘章为赵王,前任赵王吕禄正是为刘章所杀。但刘恒随后一直借故拖延,只加封了两千户,直到现在封刘章为城阳王。,问题在于,城阳国在哪呢?山东半岛南部的闾,最早是刘肥齐国领地,后来被吕后割走,去年刚由汉文帝还给刘襄。此外,汉文帝又把刘襄、刘章的另一个弟弟刘兴居封为济北王。汉文帝所做的“封赏”,其实是把哥哥的王国分割后分别封给弟弟和儿子。更神秘的是,在成为城阳王后第二年,年仅24岁的刘章也神秘去世了。,,汉文帝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美人心计》剧照,济北王刘兴居对刘恒抢走自己哥哥刘襄的帝位一直深感不满,而刘襄和刘章的神秘死亡或许也让他颇为疑虑。当时,正好匈奴大举入侵,汉文帝和丞相灌婴都去了北方前线,刘兴居趁机反叛。但刘兴居不过一郡之地,叛乱很快失败,济北国也被废除,变成了汉的郡县。,继刘襄为齐王的刘则死后无嗣,齐国一度国除,其领地都被汉文帝直辖,朝廷直辖的郡县从刘邦末年的15个一度增加到24个。,但到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也许是考虑到其他关东诸侯国的不满,汉文帝下了一招妙棋:他将刘肥还在世的剩下六个儿子全部封王,其封地皆在齐国原来的封地境内,加上迁回城阳的刘章后代,刘肥时代的齐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其中光临淄郡就平分给两个国家。表面上看,汉文帝照顾了刘肥所有的儿子,实际上这些小国再也不像吕后时代的齐国那样能单独对朝廷构成威胁了。,汉文帝时代还把淮南国一分为三,赵国也被汉文帝一分为二。这种循序渐进地削弱诸侯国、把诸侯国同长安朝廷之间矛盾转化为诸侯国子弟之间矛盾的做法,很大程度是遵从了贾谊的建议,以很小的代价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可谓后世“推恩令”的预演。,到了汉景帝时代,晁错显然不如贾谊,更比不上汉高祖刘邦。刘邦削藩时操作浑然天成,仿佛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汉文帝时代用贾谊之策分化了几个大国,也并没遭受太多阻力。但到汉景帝时,他的谋主晁错竟然直接高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的口号,直接下诏削减楚王、赵王等几个主要诸侯王的土地以及人口。,最终,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七国之乱”。叛乱的虽然有七国诸侯,实力相当有限:七个国家中有四个来自齐国,加起来只有刘肥时代齐国一半左右的力量。吴、楚两国是刘邦吞并韩信的楚国后所分,少了至关重要的淮南地。赵国也是经历多次分割。这些诸侯王之间的临时联盟各怀鬼胎,协作程度有限。最终,在绝对实力碾压下,汉景帝派出名将周亚夫平定了这次叛乱。,借着平定七国之乱的余威,汉景帝下令取消诸侯王的所有特权,裁减诸侯王的政治机构,降低了王国官职。曾有着独立军政体系的王国们,此时开始依附于中央,逐渐成为一种中央直接管理的地方行政机构。汉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长安朝廷下面拥有的郡、国总数达到68个。,,影视剧中的汉景帝。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 瓜熟蒂落的“推恩令”,所谓“推恩令”,就是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诸侯国自然会被越分越小。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把“推恩令”归功于主父偃,但这更是一种瓜熟蒂落的结果。真正想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绝妙主意,并以施恩的名义进行有效推广的,是汉文帝的心腹幕僚贾谊。到汉武帝继位时,因七国之乱的平定和汉景帝对诸侯王的限制,此时的关东诸侯国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和中央进行抗衡。纵然部分诸侯王心怀怨恨,也很难付诸武力对抗。,既然如此,又为何需要进一步削藩呢?此时的汉帝国,在北方将匈奴击退回漠北,在西北开通了“丝绸之路”,在东北灭亡了卫氏朝鲜,在南方收服了东瓯、南越。这些伟大功业背后,也意味着财政上的巨大开支。,如果汉朝只有15个郡,或者一半的郡,财政上是不够的。另外,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下,长安朝廷曾允许地方诸侯私铸货币。一时间各地币种繁多,货币体系混乱。如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文景时期货币制度混乱、物价上涨,得益的只是那些拥有矿山和铸币能力的贵族、豪强。《史记·平准书》记载:“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诸侯国王们赚得盆满钵满。除了收回铸币权、严厉打击私人铸币外,通过“推恩令”在内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打击、削弱各王国,也让西汉朝廷获得了极大的财政补充。,以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为例,被族诛的数千户基本都是当地有地位有影响的大户,财产自然被汉朝廷没收,成为几年后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的军费。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朝廷以诸侯所献助祭的贡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一次性对106位诸侯进行夺爵。这里既有刘姓诸侯王的后代,也有西汉开国功臣的后裔们,所有列侯一下子有半数被夺走了爵位。,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王朝全境郡国数量达109个,其中郡91个,王国18个,为西汉一代郡国最高数。此时的王国本质上和郡县也没多少区别了。,通过对这些已对长安毫无威胁的王国进一步削弱和控制,西汉王朝成为更加稳固的整体。诸侯王退出历史舞台后,中央政府对地方上的统治越来越需要依靠当地豪族的合作。诸侯王空出的位置也被他们逐渐填补,到东汉时,关东地区的豪强大族们已经成为朝堂的实际控制者,并最终导致了汉帝国的灭亡。 ,

    原标题:先出手大方、再慢慢收回:西汉初年的削藩操作有多稳?

    公元前202年,经历四年苦战最终击败了宿敌项羽的汉王刘邦,在各位异姓王和功臣们的一致拥戴下,在定陶即位称帝,开创汉帝国。

    但是,这个皇帝是打折的——此时大汉直辖的领土,不过和战国时代秦昭襄王后期的秦国差不多,关东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掌握在异姓诸侯王手里。如果刘邦想把这些诸侯国吞并,他们联合对抗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刘邦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汉高祖刘邦时代:削藩后的郡国并行

    许多人印象中,喜欢分封的是项羽,刘邦则大力推进郡县制。其实,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才是大封诸侯的那一位,项羽却极度小气。

    刘邦对合作的盟友从来都不吝加封甚至扩大封国。从刘邦重新占领关中到击败项羽之间,他直接统治的范围只是战国末年秦国地盘,关东所有国家在被汉灭亡后都继续存续,只是换了亲汉的国王——

    汉灭魏后,彭越担任魏相,随后接替魏豹成为魏王,魏国领土从西部战国后期被秦国征服同化已久的地区,回到了被项羽吞并的战国后期魏国核心地带;

    汉灭赵后刘邦老友、赵国老牌地头蛇张耳成了赵王;

    汉击败项羽临时任命的韩王郑昌后把韩国还给了韩国王族的韩王信;

    汉灭齐后把齐国封给了大将韩信;

    汉灭燕后把燕国封给了卢绾;

    楚国体系内的九江王英布被项羽击败后领地被西楚直辖,刘邦又封英布为淮南王帮助他复国。甚至在项羽灭亡后,楚国仍然被改封给了齐王韩信。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表面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分封制维护者;反倒是项羽,除了在汉军刚开始东进时,临时封过一个韩王郑昌帮他阻挡刘邦外,从没有在新占领区封过任何一个诸侯。

    楚汉战争图。来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当然,刘邦称帝后也开始了他的削藩大业。从关中东出起到称帝,刘邦唯一增加的直辖郡县是魏王豹的领地。魏王豹被项羽空降到战国初期魏国西部的领土,这里已经被秦国占领很久,许多方面受关中势力的影响和辐射,魏王室在此地的影响力早就消散了。此外,韩国的位置非常特殊,几乎在关中进出关东的咽喉要道上。

    魏王豹(左)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表面上看刘邦并没有在这里设郡县,而是封给韩王信,但韩王信没有真当自己的封国去统治,而是以高级将领的身份在刘邦军中服役,活跃于荥阳、成皋一线,还被项羽军俘虏过。因此,他对韩国的控制力相当低。刘邦击败项羽、重新分封时,便把韩王信改封到北方抗匈奴前线去了,韩王国故地就这样被纳入中央政府的实际控制下。

    刘邦削藩的关键一步是把整个齐地纳入自己的管控中。他借口让韩信衣锦还乡,把韩信从齐地改封到项羽的西楚地盘,让同样在齐地经营过一段日子的嫡系曹参辅佐刘肥做新的齐王。用这种方式,刘邦不露痕迹地取得了整个齐地的控制权。

    从此,北方三晋、南方楚地发生叛乱,叛乱者都要面对关中和齐鲁两个方向的夹击,中央政府获得了显著的地缘优势。完成这一步之后,刘邦要求燕王臧荼觐见。对于臧荼来说,觐见很可能被扣押在中央政府,获一个高虚衔养老,不去则属于明显抗命。犹豫之后,他选择武力对抗,但很快失败了,整个燕国也被纳入刘邦嫡系卢绾的控制中。刘邦又用同样的手段吞并了共尉的临江国,这里在战国后期也被秦国吞并较早,此后被刘邦的汉政府直辖了。

    卢绾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在此之后,刘邦又用陈平“游云梦泽之计”诱捕了韩信,把他的楚王废掉,随后将楚国领土封给自己的两个亲戚。等到齐、楚、燕三个国家的辖区封给自己绝对信任的人后,刘邦对其他异姓藩王的优势已经是决定性的了。

    哪怕到了这个时候,刘邦对自己的意图仍然隐藏得非常好。表面上看,各个诸侯被废黜各有原因,有被属下牵连的赵王张敖,也有自己不安起来叛乱的燕王卢绾,刘邦用最小的代价逐渐以家族成员取代原先的异姓王。等到这些诸侯国被刘邦重新分封给子弟时,发现自己孤零零的淮南国英布终于主动起来叛乱,也以失败告终。

    文景之治背后:步步为营,分化瓦解

    刘邦看似把天下握在手中,但实际上他还是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他清楚自己是无力直接统治这么广大的领土。他竭尽所能,不过是把异姓王换成了同姓王。在刘邦统治的末年,汉朝事实上处于郡国并行的状态。

    汉初封建图。来源/李默主编《中国二十四史帝王谱》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初新增的26个郡,有大约三分之二是在诸侯王国内。诸侯王国经常兼数郡之地,“吴王濞封有四郡五十余城”。有人做过统计,汉初总计60郡,同姓九个诸侯王国和唯一仅存的异姓诸侯长沙国共有40余郡,汉帝自领的郡只有15个。也就是说,即使在刘邦废除了几乎所有异姓诸侯国之后,他直辖的地区也只有整个汉朝的大约四分之一。

    吕后执政时,关东这些刘姓封国是芒刺在背般的存在。吕后死后,当时的齐王刘襄公开打着反对吕氏的旗号起兵对抗中央政府。汉文帝入主长安后,最大的两个心头之患莫过于:曾经利用诛吕的机会灭绝了汉惠帝所有后裔、还声称这些小孩不是刘家血脉的功臣集团,这些人身在长安,可谓肘腋之患;另一个是关东同父异母的诸侯王及其后裔,其中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这一脉更为敏感。

    汉惠帝刘盈是刘邦嫡长子,后代被功臣集团以匪夷所思的“非惠帝子”为借口灭绝了。刘襄、刘章都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儿子,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规则,他们在继承顺序上高于汉文帝。而且刘襄、刘章兄弟在诛吕之变中功劳最大,刘襄更被功臣集团答应事后拥立为帝。后来,功臣集团觉得代王刘恒比齐王更好控制,才毁约拥立了刘恒。

    为了安抚刘襄,汉文帝将吕后时期所割出齐国的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复归于齐国。但不久后,还很年轻的刘襄就蹊跷死掉。刘襄死后,汉文帝刘恒使出了非常高明的一招:他借口刘章在诛杀吕氏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把他从朱虚侯提升为诸侯王。最初刘恒曾允诺封刘章为赵王,前任赵王吕禄正是为刘章所杀。但刘恒随后一直借故拖延,只加封了两千户,直到现在封刘章为城阳王。

    问题在于,城阳国在哪呢?山东半岛南部的闾,最早是刘肥齐国领地,后来被吕后割走,去年刚由汉文帝还给刘襄。此外,汉文帝又把刘襄、刘章的另一个弟弟刘兴居封为济北王。汉文帝所做的“封赏”,其实是把哥哥的王国分割后分别封给弟弟和儿子。更神秘的是,在成为城阳王后第二年,年仅24岁的刘章也神秘去世了。

    汉文帝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美人心计》剧照

    济北王刘兴居对刘恒抢走自己哥哥刘襄的帝位一直深感不满,而刘襄和刘章的神秘死亡或许也让他颇为疑虑。当时,正好匈奴大举入侵,汉文帝和丞相灌婴都去了北方前线,刘兴居趁机反叛。但刘兴居不过一郡之地,叛乱很快失败,济北国也被废除,变成了汉的郡县。

    继刘襄为齐王的刘则死后无嗣,齐国一度国除,其领地都被汉文帝直辖,朝廷直辖的郡县从刘邦末年的15个一度增加到24个。

    但到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也许是考虑到其他关东诸侯国的不满,汉文帝下了一招妙棋:他将刘肥还在世的剩下六个儿子全部封王,其封地皆在齐国原来的封地境内,加上迁回城阳的刘章后代,刘肥时代的齐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其中光临淄郡就平分给两个国家。表面上看,汉文帝照顾了刘肥所有的儿子,实际上这些小国再也不像吕后时代的齐国那样能单独对朝廷构成威胁了。

    汉文帝时代还把淮南国一分为三,赵国也被汉文帝一分为二。这种循序渐进地削弱诸侯国、把诸侯国同长安朝廷之间矛盾转化为诸侯国子弟之间矛盾的做法,很大程度是遵从了贾谊的建议,以很小的代价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可谓后世“推恩令”的预演。

    到了汉景帝时代,晁错显然不如贾谊,更比不上汉高祖刘邦。刘邦削藩时操作浑然天成,仿佛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汉文帝时代用贾谊之策分化了几个大国,也并没遭受太多阻力。但到汉景帝时,他的谋主晁错竟然直接高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的口号,直接下诏削减楚王、赵王等几个主要诸侯王的土地以及人口。

    最终,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七国之乱”。叛乱的虽然有七国诸侯,实力相当有限:七个国家中有四个来自齐国,加起来只有刘肥时代齐国一半左右的力量。吴、楚两国是刘邦吞并韩信的楚国后所分,少了至关重要的淮南地。赵国也是经历多次分割。这些诸侯王之间的临时联盟各怀鬼胎,协作程度有限。最终,在绝对实力碾压下,汉景帝派出名将周亚夫平定了这次叛乱。

    借着平定七国之乱的余威,汉景帝下令取消诸侯王的所有特权,裁减诸侯王的政治机构,降低了王国官职。曾有着独立军政体系的王国们,此时开始依附于中央,逐渐成为一种中央直接管理的地方行政机构。汉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长安朝廷下面拥有的郡、国总数达到68个。

    影视剧中的汉景帝。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

    瓜熟蒂落的“推恩令”

    所谓“推恩令”,就是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诸侯国自然会被越分越小。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把“推恩令”归功于主父偃,但这更是一种瓜熟蒂落的结果。真正想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绝妙主意,并以施恩的名义进行有效推广的,是汉文帝的心腹幕僚贾谊。到汉武帝继位时,因七国之乱的平定和汉景帝对诸侯王的限制,此时的关东诸侯国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和中央进行抗衡。纵然部分诸侯王心怀怨恨,也很难付诸武力对抗。

    既然如此,又为何需要进一步削藩呢?此时的汉帝国,在北方将匈奴击退回漠北,在西北开通了“丝绸之路”,在东北灭亡了卫氏朝鲜,在南方收服了东瓯、南越。这些伟大功业背后,也意味着财政上的巨大开支。

    如果汉朝只有15个郡,或者一半的郡,财政上是不够的。另外,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下,长安朝廷曾允许地方诸侯私铸货币。一时间各地币种繁多,货币体系混乱。如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文景时期货币制度混乱、物价上涨,得益的只是那些拥有矿山和铸币能力的贵族、豪强。《史记·平准书》记载:“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诸侯国王们赚得盆满钵满。除了收回铸币权、严厉打击私人铸币外,通过“推恩令”在内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打击、削弱各王国,也让西汉朝廷获得了极大的财政补充。

    以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为例,被族诛的数千户基本都是当地有地位有影响的大户,财产自然被汉朝廷没收,成为几年后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的军费。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朝廷以诸侯所献助祭的贡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一次性对106位诸侯进行夺爵。这里既有刘姓诸侯王的后代,也有西汉开国功臣的后裔们,所有列侯一下子有半数被夺走了爵位。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王朝全境郡国数量达109个,其中郡91个,王国18个,为西汉一代郡国最高数。此时的王国本质上和郡县也没多少区别了。

    通过对这些已对长安毫无威胁的王国进一步削弱和控制,西汉王朝成为更加稳固的整体。诸侯王退出历史舞台后,中央政府对地方上的统治越来越需要依靠当地豪族的合作。诸侯王空出的位置也被他们逐渐填补,到东汉时,关东地区的豪强大族们已经成为朝堂的实际控制者,并最终导致了汉帝国的灭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