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没有淮海地区,却有淮海战役!淮海究竟指哪里?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提起淮海战役,大家都知道它是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齐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名字好理解,就是指战场在辽宁沈阳和北平天津的战役。那地理上并没有一个淮海地区,为何叫“淮海战役”。淮海究竟指哪里?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明代陈子龙《扬州》诗中的“淮海”指以扬州为中心的区域。“凯歌淮海中原定,团结亚非正义伸。”郭沫若《赠陈毅同志》诗中的“淮海”指以徐州为中心的区域。“徐扬淮海无余子,青史难湮新四军。”李一氓《七·七感怀》诗中的“淮海”指以淮安、海州(今连云港)为中心的区域。

    那么,扬徐淮连四市,何以都称“淮海”?

    《禹贡》中“九州”地理概况图

    01

    现今扬州市及周边区域,上古以来称“淮海”,源自《尚书》记载及其相关注疏;“淮海”的原意是“古淮水”与“东海”、“南海”。

    “淮海惟扬州”,介绍的是“九州”之一古扬州的地理概况。字面意思是:古淮水(即淮河)以南到东南沿海之间是扬州。换句话来说,就是:古扬州的地理范围相当于今天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以及岭南地区的整个东南部地区。

    “北据淮,东南据海。”古扬州“淮海”的“淮”与“海”,分别指古淮水之“淮”与东海、南海之“海”。

    随着朝代变迁,古扬州地理范围由“大”变“小”。“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这是《乐府诗集》卷四十七载隋炀帝《泛龙舟》一首诗。“淮南江北海西头”,是说隋代扬州的地理范围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大海以西。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立淮海府,辖高邮州、通州、泰州3个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个县。淮海府后来改名为扬州府。

    明天启《淮安府志》卷之首“府治”图中的“淮海道”公署

    02

    现今淮安、连云港市及周边区域,明清以来称“淮海”,“淮海”的原意是“淮安府”与“海州”。

    淮阴,今属淮安市,因淮阴侯韩信而家喻户晓。在上古“九州”时代,因为在淮水南岸,位于古扬州的最北段,是典型的古扬州“淮海”的“边区”。

    淮安府署淮安(今淮安区),从隋代以后,就一直是州、郡、府、路、军的首府。元代,在现今淮安市境内置淮安路,辖境包括今苏北地区大部和皖北一部。明清两代,置淮安府。明代淮安府,设置于1645年8月,辖六县、领二州:所辖六县是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源、沭阳;所领二州是邳州、海州;邳州下辖宿迁、睢宁县,海州下辖赣榆县,范围包括今苏北五市绝大部分地域。

    明代天启年间,在现今淮安、连云港两个市全部地区以及宿迁、盐城两个市局部地区境内置“淮海道”,这是该地区别称“淮海”的由来。明天启二年(1622),白莲教猖獗,奏经皇帝批准,在把淮安府所领的邳州以及邳州所辖的宿迁、睢宁两个县并入徐州管理的同时,在淮安府境内新设“淮海道”。其公署设在淮安府。

    淮海道管理区域涉及淮安府11个州县中的8个,可谓淮安府近73%的州县为“淮海”区域。

    道名“淮海”中“淮”的含义,系淮安府之“淮”;“海”的含义,系海州之“海”,指淮安府所领的海州及其所辖的赣榆县。

    到清雍正年间,隶属于淮安府的海州,升格为海州直隶州,下辖沭阳县、赣榆县,规模得以扩大。清末的淮安府共辖山阳、清河、盐城、阜宁、安东、桃源6县,规模有所缩小。

    明淮安府与清海州直隶州名扬后世,但作为“淮海”区域却逐渐式微,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闻名天下。1940年9月18日,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沭阳县建立。1941年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撤销苏皖边区委,分别成立皖东北和淮海区委。他们所辖或领导的地域,从现今看,涉及宿迁、淮安、连云港、徐州市的部分辖区;从该根据地与区委的区域名称看,其基础都是源自历史上的明淮安府或清淮安府与清海州直隶州的“淮海道”。

    在沭阳出版的淮海区党委机关报《淮海报》(陈毅题写报头)

    03

    现今徐州市及周边区域,上古以来称“淮海”。

    与古扬州一样,古徐州也是“九州”之一。“海岱及淮惟徐州。”这是《尚书·禹贡》的记载。这里的“淮”为古淮水,“海”为东海(现今黄海)。

    “淮海”与徐州“画等号”,古诗文中时有所见。宋代米芾《中秋登海岱楼》(此“海岱楼”位于现今淮安市涟水县城)诗云:“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元代元好问《满江红·关希颜之官徐州》词云:“淮海地,云雷夕。自不负,髯如戟。”明代卢龙云《道出徐州值冰始泮莫兵宪助以舟役》诗云:“波静吕梁冰始泮,春生淮海腊初残。”

    徐州,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近代以来,津浦、陇海铁路在这里交汇,使这个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1904年,清末状元张謇认为徐州“控淮海之襟喉,兼战守之形变”,建议在这里建行省。1940年,地理学家胡焕庸也主张设立“徐淮省”。

    淮海战役,使古徐州“淮海”威震四海。

    2006年第2期《党史博览》胡居成《从“小淮海”到“大淮海”——淮海战役中的粟裕大将》一文提出了“小淮海”与“大淮海”的概念。“小淮海”指的是淮安、海州为中心的区域,“大淮海”指的是徐州为中心的区域。从“古徐州”地理概念上来说,“小淮海”也是“大淮海”的组成部分。

    1986年,以徐州为中心,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14个地级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成立;2017年,徐州被确定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徐州“大淮海”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不仅融合了“小淮海”地区,还融合了现今淮安与盐城两个市的古淮水以南的、原属于扬州“古淮海”地区。

    淮海经济区地图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大淮海”、“小淮海”,直至“古淮海”;新时代的潮流,激荡着古淮水、海州湾,直至东南沿海……

    刘绪清

    单字解释: 没 有 淮 海 地 区 却 有 淮 海 战 役 ! 淮 海 究 竟 指 哪 里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