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86年洪学智访美,受“邀”到美国办公,洪学智:我还没有毕业证呐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洪学智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唯一一个在50年代和80年代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的将军,这份殊荣与他的功绩来说,是完全受之无愧的。

    与他人所不同的是,洪学智并非黄埔出身,也没上过什么讲武堂,但是他的指挥作战能力却是就连不少美国将军都敬佩的。

    当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询问洪学智是在哪个学校毕业的,竟然可以在抗美援朝期间,建立起来如此优秀的运输险时,洪学智却回答了一个让全场为之愕然的答案。

    洪学智

    不顾反对加入红军

    1913年,洪学智出生在豫南大别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里,他的父亲上面有五个兄弟,所以他们洪家在这个小山村中是非常兴旺的一家了。

    然而不幸的是,洪学智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便离世了。没有享受过太多母爱的他,是被父亲和姐姐含辛茹苦带大的。

    洪学智的家庭虽然人丁兴旺,却也并不富庶,尤其是耕地,只有几亩贫瘠的山坡地,想要丰收是很难的,只能勉强度日。

    但是洪学智的父亲没有被这样的生活击垮,反而凭借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还特意将洪学智送到了学堂,进行学习。

    旧学堂

    只是可惜洪学智没能在学堂学习太久,便因为父亲的离世,不得不退学了。不过这个时候,恰值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各地,洪学智也受到了革命思潮的影响。

    当时在村子里新建了一所小学,校长余若海看洪学智可怜,就让他也来学校读书,只是需要子课余之后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来抵消学费。

    这对洪学智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只是令洪学智没有想到的是校长余若海和一位也很关照他的老师刘伯力竟然都是地下党员。

    也是在这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年幼的洪学智慢慢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他年幼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要为穷人战斗,要推翻地主压迫的种子。

    1928年,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联庄队兴起。洪学智看他们专门与地主作对,接济穷人便也动了心思,虽然大伯和姐姐劝他不要惹祸上身,却依旧抵挡不住洪学智想要搞革命的心。

    之后,联庄队要进行正式的改编成游击队,洪学智再次毅然决定继续呆在游击队。只是家里人依旧不支持他,远嫁的姐姐多次捎信回来让他赶紧退出。

    可洪学智却觉得游击队的战斗是为了穷苦大众的,而自己本身就是穷苦大众,哪有不参加的道理,继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

    而洪学智在游击队的优秀表现,也引起了党组织对他的注意,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便将洪学智吸收为正式的党员。

    洪学智成为党员之后,思想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工作上也更加的卖力了。当时洪学智所在连队的党支部书记以探家为借口,脱离了队伍。

    大家便都纷纷推举洪学智为新的党支部书记,洪学智看到大家这么信任自己,便也没有推脱,兢兢业业地做着党组织交给他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连队被全军评为了“模范支部”。

    洪学智

    1930年,洪学智所在的红一军整编成了3个师。洪学智所在的独立旅5团被编到了3师8团。同时,他还因为之前的优秀表现被任命为4班的班长。

    况且洪学智所在的部队是红军的主力部队,这对他来说是更值得庆祝的事情。不仅由原来的土枪换成了钢枪,还多了一个可以供给6天口粮的米袋子。

    洪学智也是在此时第一次穿上了部队分发的新服装,穷苦出身的他,这是第一次穿上棉衣棉裤,这让他的精神更加地饱满了起来,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从1931年起,洪学智在红军队伍中转战南北,历任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到第四次的反“围剿”战斗,可以说是一个老红军战士了。

    转移抗大解放阜宁

    抗大学生干部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洪学智正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此时的洪学智虽然身居后方,但是也不断地随着抗大总校进行反“扫荡”,一次次成功粉碎里敌人的进攻。

    1939年,根据当时的形式,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决定将抗大搬到晋东南敌后办学。只是此时的抗大已经颇具规模,学生干部加起来有一千多人。

    如此庞大的队伍要从一个个敌占区,通过日军重重严密把守的封锁,最终达到敌后,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洪学智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毛主席的命令。

    1939年6月,洪学智便起身带着1000多名干部和学生,从延安出发,走出黄土高原,走过国统区,来到了太原以北的敌占区,这时洪学智与夫人还带着他们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女儿。

    洪学智深知孩子如果继续跟在自己的身边,不仅可能承受不了长途的奔波,还有可能由于孩子的啼哭引来敌人的警觉。

    毛主席

    思索再三的洪学智和夫人张文决定忍痛将孩子留在当地的老乡处,请他们代为抚养。当时的洪学智急着赶路,甚至都没来得及问清老乡的详细地址和姓名。

    与亲生骨肉的分离,对于洪学智和夫人张文来说都是痛彻心扉的事情。可是为了革命最终的胜利,他们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

    1940年2月,经历过千辛万险的抗大队伍,终于在洪学智的带领下克服了重重苦难,达到了山西武乡县一带,顺利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给他的任务。

    之后在同年9月和1941年4月,洪学智都曾奉命转移抗大的学生干部。在抗大分校开学时,洪学智还亲自向新学员们讲起了游击战术,为当时的部队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

    直到1945年,抗大的历史任务结束之前,一共为全国培养了十万多名抗日干部。可以说抗大后期的发展,离不开当年洪学智舍弃骨肉将抗大顺利的转移。

    张文

    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洪学智曾亲率二十八团和特务营夜袭陈庄,与日军激战数个小时,歼灭500多名敌寇,还拔掉了日军的据点。

    洪学智以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受到了黄克诚的倚重。数次与洪学智商讨对敌的战策,在阜宁之战时,不仅果断地采取了洪学智的建议,还派他率部到前线指挥。

    在新四军第三师对阜宁城发起全面进攻之前,洪学智便通过侦查和党组织的情况,将阜宁城的防守情况摸了个透。

    洪学智认为敌军已是强弩之末,应当先派出三师所有兵力,分割包围敌人据点,将外围的敌寇清扫干净,然后再攻城,便可以最快的方式消灭敌军。

    洪学智又凭借一门山炮作为攻城利器,仅用两枚炮弹便轰塌了敌军的炮楼,震慑了城内的敌人。之后果然不到两天的时间,便攻克了阜宁,这也是我军在苏北战场解放的第一座城市。

    黄克诚

    同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还有一些日寇在负隅顽抗。黄克诚便再次任命洪学智为前线总指挥,亲率三师主力击破拒降之人,并将几块分散的解放区连接在了一起。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洪学智也不断地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指挥才能,为新中国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嘉奖。

    抗美援朝运输战线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担任了中南军区和原广东军区的副司令员,指挥过渡海战役,取得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重大胜利。

    1950年,洪学智又调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同志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

    彭德怀

    10月19日这天,洪学智和 第一批志愿军战士趁着夜色跨过了鸭绿江。这是洪学智第一次出国作战,而且这场战争也是颇具现代化的战争。

    虽然刚与国民党的战争结束才不过一年时间,军队的战斗力还保持在极高的水平之上。但是美国人的军队不同于国民党部队,更不同之前的日军部队。

    敌人的装备更加的先进,除了高配置的陆军之外,还有海军和空军的火力支持。这场战争不管是对洪学智还是对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来说都是一场极大的挑战。

    当时的美军和国际社会都公认中国不可能帮助朝鲜打赢这场战争,在战争开始前,美国甚至根本没想到中国会出兵参战。

    但是即便是看到了中国的军队涌入朝鲜,美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也依旧没有把我军放在眼里,甚至扬言要两周内结束战斗,赶在圣诞节之前回到美国。

    麦克阿瑟

    洪学智和彭德怀商议后,也是清楚地认识到想要赢得这场战争,便不能有丝毫轻敌的想法,更不能直接套用之前对付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老办法。

    而是要针对如今美军的新特点新情况,制定新的战术,做到知己知彼。于是,部队很快便进行了分工,彭德怀抓总体,分管作战,洪学智则分管后勤等工作。

    当时洪学智碰到了不少北撤的朝鲜军官和士兵,他们都不太相信人民志愿军能够打赢这场战争,毕竟美军的飞机大炮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洪学智和战士们却不信这个邪,大家都抱着极大的信心,要打败美国鬼子。不管其他国家怎么看,我们国家的人民相信自己便可以了。

    从1950年到1951年,洪学智协助彭德怀指挥志愿军作战5次,共歼灭“联合国军”约23万人,并攻克了朝鲜所丢失的领土,一度攻占了汉城,即现在韩国的首尔。

    美军士兵

    成功地将以美军为首的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了北纬三八线以南,这样的胜利在当时整个世界都是难以想象的。

    前线的战事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展,也同样离不开洪学智后方的大力支援。当时的美军13个后勤人员供应1个士兵,而我方则是一个后勤人员,供应6-10名士兵。

    如此大的差距,导致前线的士兵作战的补给要远弱于美军。而且当时美军飞机不断对我方的运输线进行轰炸,导致很多志愿军战士有时候不仅吃得不够,就连子弹都很难供应。

    更何况当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有几十万人,这么多人的后勤保障,不是一时半会便立马能够建立起来的。

    但洪学智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不顾风雪严寒和敌人永无休止地轰炸,不断将物资运往前线。有时候,几十人的运输部队,能够活下来的还不到五个。

    跨过鸭绿江

    洪学智虽然位于后方,但是他也经常带领战士们亲自护送物资,好几次碰到敌军的轰炸,险些丧命。但洪学智依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运输着物资。

    1951年,奉命回国的洪学智又向周总理汇报了志愿军后勤供应的情况,便表示为了适应这种现代化战争,应当成立后勤司令部,统筹后方供应,保障前方作战的胜利。

    这个提议也很快得到了周总理的肯定,之后经过中央军委商讨,最终成立了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大任又再次落在了洪学智的身上。

    作为后勤司令的洪学智立刻深入研究整个后勤供应过程,合理规划全军供应机制,把战场分为战役后方和战术后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后勤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7月,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冲垮了205座桥梁,铁路公路更是被摧毁殆尽,物资也被席卷在了洪水之中,趁火打劫的美军更是派出了绝大多数的飞机来轰炸我军后方。

    周总理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洪学智依旧是从容应对,在隐蔽物资的同时,设置假目标,迷惑敌人。抽调1万多名战士分布在各个交通线上,负责警戒美军飞机。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共出动飞机8.7万余架次,每天都有300多架飞机盘旋在我军后方的头上,但是在洪学智的指挥下,我军竟然还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物资运输的任务。

    1952年,美军第八集团军的司令也不得不感叹,在空军和海军的猛烈轰炸下,洪学智的部队竟然还能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将物资运送到前线。

    因此,当洪学智出访美国的时候,也引得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的疑惑,问道:“洪将军,您究竟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如何能够在朝鲜战场上建立起来这么一支优秀的运输线。”

    “我是你们空军学校毕业的。”洪学智笑着答道。

    敏锐的菜昂斯听出了洪学智的弦外之音,便也开玩笑地说道:“那请您来我们这里办公。”

    “可是你们还没有给我发毕业证呢。”洪学智再次诙谐地回答了莱昂斯的问题,引得在场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洪学智

    并不单单是抗美援朝的战争成就了洪学智的威名,而是从红军队伍开始,他便不断地向前努力奋斗着,即使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军事学习,但是他的成就已然是常人难以匹敌的。

    单字解释: 年 洪 学 智 访 美 受 邀 到 美 国 办 公 洪 学 智 我 还 没 有 毕 业 证 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