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21首关于韩信的诗词,功成身死,后人争相说教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秦末到汉初,最耀眼的当属三个人,第一个就是以勇猛著称的项羽,他用自己的勇猛征服天下,分封诸侯。第二个以善于用人著称的刘邦,他善于用人,手下众多谋臣武将,为他打下汉家天下。第三个以善于用兵著称的韩信,他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方式,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

    韩信,被刘邦称为汉室三杰之一,被萧何称为国士无双,张良更是说他是汉军中唯一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他一生命运多舛,但也成就非凡,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更是一个成功人士,因此他不平凡的一生,在他身上汇集了三十多个成语,比如:胯下之辱、一饭千金、多多益善、十面埋伏、战无不胜、钟室之祸等等。而且还留下了“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的说法。由于他传奇的一生,因此后人经过淮阴市或者韩信庙,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位兵仙来。或感叹他的悲惨命运,或感叹他的丰功伟绩,或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各朝各代的诗人是怎样通过诗词来论韩信的。

    唐李白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点评:李白这首诗评论张良和韩信的重要性,刘邦和项羽的生死存亡都掌握在张良和韩信手上。

    唐李白

    点评:韩信功高被杀,诗人提醒统治者不能作过河拆桥的事情,这样会导致后继者不敢建功立业,有所顾忌。

    点评:这首诗有贬韩信之意,说明他富贵了缺乏忠义和近小人,重在说明韩信不懂得明哲保身。

    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

    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

    斩龙堰濉水,擒豹僭夏阳。

    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

    点评:此诗写韩信的功绩,同时告诉世人“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

    点评:此诗意在说明韩信的能力,有平齐策,能帮刘邦成就王业。

    点评:此诗通过写刘邦的为人(灭秦谋项)来意在表明韩信功高被杀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点评:此诗说明蒯通眼光毒辣,意在说明韩信不听蒯通之言。

    点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为萧何,才被刘邦重用,也是因为萧何,才被吕后杀害。

    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

    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

    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

    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

    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

    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

    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点评:此诗说明韩信辅佐刘邦建功立业是正确的选择,只是他不懂得“用舍”道理,不懂得功成身退,最终招来祸端。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滕公不斩世未知,萧相自追王始用。

    成安书生自圣贤,左仁右圣兵在咽。

    万人背水亦书意,独驱市井收万全。

    功成广武坐东向,人言将军真汉将。

    君不见丞相商君用秦国,平生赵良头雪白。

    点评:人之一生,为名为利,而韩信帮刘邦夺取天下,成就功名,足以名流千古,此生足矣。

    如何解报恩,祸为受恩始。

    陵谷有变易,遑问赤松子。

    所贵清白心,背面早熟揣。

    若听蒯通言,身名己为累。

    点评:此诗赞韩信知恩图报的品质,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有意义,即使功成后身死亦可。所以韩信功成身死,不必怨恨谁,因为人生已有意义:万古留名。

    点评:此诗写出韩信的功劳,意在说明要功成身退。

    点评:此诗把韩信提高到项羽相同的地位,他们都是刘邦眼中钉,因此刘邦除掉韩信也就迟早的事情。

    点评:突出韩信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叶如钢

    张志真

    点评: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韩信因洗衣妇女赠饭而活,因吕后而死;因萧何而成就一番事业,因萧何之计而被吕后杀害。最终落得鸟尽弓藏。

    单字解释: 首 关 于 韩 信 的 诗 词 功 成 身 死 后 人 争 相 说 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