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43年,司令员正在开会,大会上突然枪响,司令员被当场枪杀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43年6月29日,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黄骅正和一众军区干部在大赵村的驻地开会,准备布置下一阶段的军事任务,就在大家都忙着讨论的时候,一个叫冯冠奎的男子摸了进来,他表示自己是来送材料的,黄骅不疑有他,继续和大家讨论,谁知冯冠奎竟从腰后摸出来一把手枪,"砰"的一声,子弹穿过了黄骅的身躯。

    惊天血案

    黄骅当时便倒伏在桌上,没有了生命迹象,枪击黄骅之后,冯冠奎并没有停手,他又连开了几枪,击杀了连黄骅在内的八个干部,打伤了四个人,当警卫连接到消息之后,冯冠奎已经不知所踪。

    司令员被当众枪杀,这样的事情真是太恶劣了!而且令人不安的是,这次事件显然经过了精心的策划,从凶手出现开始,到凶手杀人、逃窜每一步都算计得严丝合缝,就是冲着杀人去的,这样的大案,没有人从中策应,凭冯冠奎一人很难完成,所以,是谁策划了这一切?特务?土匪?还是其它的势力?

    警卫连很快确认了幕后主使的身份,这幕后主使并不是敌人,而是冀鲁边军区的前任司令员刑仁甫,事情败露之后,刑仁甫害怕自己被枪毙,赶在警卫来抓捕他之前,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了国统区,当了叛徒。

    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刑仁甫对自己的同志痛下杀手?这要从受害者黄骅的生平说起,黄骅生于1911年,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十分贫苦。但是他自己十分上进好学,虽然拿不出学费,但坚持自学。长大之后,黄骅跟着村里的老木匠当学徒,四处走街串巷讨生活。在四处流离的日子里,黄骅接触到了红军,红军给老百姓做主,这样一支特别的军队让黄骅的内心为之震动,他告别了师傅,加入了红军。

    心怀不轨

    黄骅在领兵作战方面颇具天赋,各种战术战略他一点就透,一教就会,在战场上的黄骅大放异彩,很快就升任为部队军官,成为了组织上的重点培养对象。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后,黄骅被组织安排到红军大学深造,黄骅毕业之后,正值抗战爆发,黄骅马不停蹄奔赴战场,在鲁西地区组织游击抗战工作。

    在黄骅的英明领导下,鲁西根据地连续抵挡了日军多次围剿行动,根据地日渐扩大,日军对黄骅恨之入骨,却又无法战胜他,黄骅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1941年,上级派黄骅到形势更加艰难的冀鲁边军区担任司令员。

    黄骅离开鲁西的时候,当地的乡亲父老都出门为他送行,黄骅在鲁西工作多年,也非常舍不得,但他仍旧非常乐观地对乡亲们说,等到胜利那一天,他一定会回来看望大家伙,谁也没有料到,黄骅这一去,竟然被奸人所害。

    当时冀鲁边区的司令员正是刑仁甫,1943年的时候,上级下了指示,让刑仁甫去延安学习深造,他的职务由黄骅接任。干部去延安学习,是非常常见的事,黄骅当年也在延安学习过,可是刑仁甫接到这个调令之后,心生不满。这些年来,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没有换过人,刑仁甫就把军区当做自己的地盘,做起了土大王,整个军队也仿佛是刑仁甫的私兵一样,对他极为拥戴。刑仁甫本人虽然是革命者,可思想并没有那么进步,总怀着占山为王的想法,也正因为如此,冀鲁边军区的工作始终不尽如人意。

    当刑仁甫得知黄骅要来顶替自己,他一下子炸了锅,他觉得这个叫做黄骅的人分明就是来夺自己的权,就连上级也站在黄骅这边,什么"学习",分明是要把自己支开!刑仁甫就这样钻了牛角尖,他决心给黄骅一点颜色瞧瞧,于是刑仁甫打了报告,说路况不好,请求延迟几个月去延安。

    恶有恶报

    黄骅就这样毫不知情地来到了冀鲁边区,他察觉到刑仁甫对自己似乎不太友好,但是他本着团结同志的原则,不断对刑仁甫表示友好,并且开始着手于冀鲁边区的工作建设。黄骅工作能力强,性格也宽厚温和,所以很快就博得了边区军民的好感,刑仁甫见此更加不满,怒火中烧的他居然决定杀人。

    刑仁甫喊来了几个自己的心腹,对他们说:"现在黄骅这个南蛮子太得意了,要夺我的权,我要是走了,这军区就是他的天下,我看不如宰了他,他一死,我再和上级编个由头,照样做我的司令。"

    接着,刑仁甫就找到了冯冠奎,冯冠奎是刑仁甫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自然听令于他,刑仁甫告诉冯冠奎,过几天自己和黄骅在大赵村开会,让冯冠奎找个理由混进去,伺机开枪杀死黄骅,不止要杀掉黄骅,也要杀掉那些和黄骅关系好的干部。

    冯冠奎依计行事,大会上突然枪响,一桩血案就这样发生了,黄骅等同志被杀之后,刑仁甫接着叫人的理由离开现场,背地里安排冯冠奎逃走。但是刑仁甫没想到,自己的罪行根本就没有瞒住,警卫处在军中调查了没多久,刑仁甫其中一个心腹就顶不住良心的折磨,把这件事的真相招认了。

    刑仁甫闻讯大惊失色,他知道事情做到这一步,没有回头路了,上级一定会出手干涉,自己必死无疑,怕死的他索性叛变,投靠国军。一年之后,刑仁甫因为在国军那里不受重用,竟然再次毫无底线地投靠了日军,甚至特意撰文吹捧日本天皇表忠心,不惜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

    直到1950年,这个无耻之徒才在逃窜的路上被解放军抓获,解放军审查之后,把刑仁甫移交到人民法院受审,刑仁甫被法院判处死刑。他被处决的那一天,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观看,高呼着"杀人偿命",黄骅作为烈士被永远铭记,而刑仁甫则被钉在耻辱柱上。

    单字解释: 年 司 令 员 正 在 开 会 大 会 上 突 然 枪 响 司 令 员 被 当 场 枪 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