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枣祗与曹操共举义兵,为其大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022.08.07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农业作为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不仅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决定一个政权的经济实力。

    与曹操一同起兵的枣祗,力劝施行屯田制,为曹操势力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是使之能在汉末群雄争霸局面脱颖而出的坚实后盾。

    因此,后世有识之士对他赞誉有加,推崇不已。

    189年末,曹操在陈留首起义兵,反对董卓。

    枣祗是与曹操一同起兵的元老,跟在他身边经历过荥阳惨败、龙亢兵变的低谷,不离不弃。

    又陪着曹操战黑山军,破青州黄巾,崛起于兖州,吕布背袭兖州时坚守于东阿孤城。

    已得冀州的袁绍也很欣赏枣祗,想挖墙脚,但是他拒绝了这样的大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因此曹操嘉奖他为东阿(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西南)县令。

    所以曹操赞其“忠”。

    他是连人才济济的袁绍都想挖走的人,又据一城而不失,倡屯田而饶军国,故曹操称其“能”。

    枣祗本姓棘,祖上为躲难,改姓成枣。(裴注《三国志·任峻传》引《文士传》)

    194年曹操第二次征讨徐州未归,留在兖州的陈宫、张邈迎吕布为兖州牧,兖州郡县几乎全部叛变,只剩下了荀彧留守的鄄城,程昱稳下来的范城,枣祗据守的东阿三座城池还在。

    程昱离开范城(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张庄乡旧城村)后,继续往东准备再来稳定东阿,结果枣祗已经率领官兵依托城池,做好了坚守准备。

    曹操回军兖州,濮阳之战未能打败吕布,因大军缺粮,驻军到了枣祗管理的东阿城,这里成为了曹操后来反攻吕布的根据地。(《三国志·武帝纪》)

    可见,枣祗将东阿治理得非常好,上下齐心,城防坚固,粮草囤积充足。才能在关键时刻,为曹操立下如此大功。

    196年九月,曹操迎献帝定都许都。

    枣祗此时已是负责管理朝廷羽林骑的羽林监。(《三国志·任峻传》)

    当时的许都周边经历了黄巾起义、讨伐董卓、二袁争霸、葛陂颍汝黄巾之乱,人相食,土地荒芜,已是千里无鸡鸣,万里无人烟。

    看着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曹操希望恢复生产,实行耕种。

    十月,曹操召集相关人员开了个会,但是参加会议的人都认为,应该把国家的耕牛租借给耕种的百姓,然后按照租借的时长收税。

    这个政策被称为“计牛输谷”。

    施行之后,工作本来与耕种工作毫不沾边的枣祗,指出计牛输谷有大漏洞。

    因为当时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豪绅手中,他们自己有耕牛,不会租官牛,加上有土地的百姓,很多人会选择不租官牛用人力耕,所以即使是丰收年也收不到多少税。

    更何况遇到水灾旱灾年,更是没有税收。

    枣祗反复向曹操进谏自己的屯田制设想,但曹操刚得豫州不久,需要当地士族的支持,认为用计牛输谷就好,不用变化。

    但是枣祗仍然坚持,搞得曹操都拿不定主意了,便一招乾坤大挪移,把他推到颍川士族领袖荀彧那里,看他过不过得了荀彧这一关。(《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

    因为触及到利益,这件事在许都朝堂内外,一时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议”,裴注《三国志·夏侯惇传》引《魏略》)。

    曹操身边负责参谋军事的军祭酒侯声指出:“计牛输谷才是税收的长远之计。枣祗的屯田制虽然对税收有利,但对于百姓太不利。”

    侯声的话,让枣祗在荀彧那里又碰了一鼻子灰。(《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

    虽然侯声表面说的是实话,但却是在拿百姓当挡箭牌,掩盖他们担心被抢走佃农的事实。

    屯田制是开垦新田,交给屯民租种,按租种的土地多少来收税,屯民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不像计牛输谷还可以选择不租官牛,这确实加重了对百姓的盘剥。

    但原来没有土地的百姓,只能去地主豪绅家做佃农,地主对他们的剥削程度只能是看人品,有的不一定比屯民低。

    但如果实行屯田制的话,百姓就多了个选择。

    只有韩浩认为此时当以大局为重,公开支持屯田制。(裴注《三国志·夏侯惇传》引《魏略》)

    但是枣祗仍不放弃,整理出屯田制的详细方案,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呈送给曹操。

    曹操看到具体方案后,才觉得可行,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正式启动屯田制。(《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

    屯田制虽然与计牛输谷有矛盾,但并不是将其取缔,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的一个政策。

    枣祗受命屯田都尉后,首先组织人力,在许都周边大力开垦废弃的土地作为屯田。

    又为屯田修渠引水灌溉,这些水渠被称为枣祗河。(明朝《许州志》)

    然后招募没有土地的百姓,租种这些屯田,到了197年秋收时,屯田一项增加曹操势力“谷百万斛”的税收,大获成功。

    随着许都的稳定发展,四处奔散的流民大量回归,屯田的规模越来越大。

    而大量的人口又化解了屯田制和地主豪绅之间,对佃农争夺的矛盾,使屯田制越来越被上层士族所接受。

    于是,屯田制推广到所属兖州、豫州所有郡国,都设立专门的屯田官。(《魏书》)

    由曹操的妹夫担任峻担任典农中郎将,总管各州郡屯田事务。(《三国志·任峻传》)

    各郡国都设立粮仓,将每年剩余的谷物囤积起来,每当曹操征讨四方的时候,都可以就近取粮,减少了运粮的艰辛和消耗,为曹操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魏书》)

    不幸早逝

    因为州郡屯田的再次大成功,加上屯田之谷对官渡之战取胜的重要作用,曹操封任峻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升掌管禁军和宫廷宿卫的长水校尉。(《三国志·任峻传》)

    当初支持枣祗施行屯田制的韩浩,也因此被升为护军。(裴注《三国志·夏侯惇传》引《魏书》)

    而枣祗应该就死在了197年大丰收之前,故而事后没有封赏。

    直到201年,曹操颁布《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追封枣祗为陈留太守,并赐予他儿子枣处中列侯的爵位,并对枣祗进行祭祀。

    可见枣祗对曹操的奉献之大,以及曹操对他的感恩之情。

    枣祗的后代挺有出息的。

    孙子枣据在西晋做到冀州刺史,枣据的儿子枣嵩做到散骑常侍,两人都很以才学闻名当时,都有不少作品流世。

    枣嵩的哥哥枣腆,做到襄阳太守,也很有文采。(《文士传》)

    人们常在聊,曹操手下被低估的人都有谁?枣祗绝对算是一个。

    就以蔡东藩对他很高的评价,来做这个总结吧!

    单字解释: 枣 祗 与 曹 操 共 举 义 兵 为 其 大 业 打 下 坚 实 的 经 济 基 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