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打破三国子不如父怪圈,军事成就远超其父成姜维克星却少有人知

    2023.06.1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东汉末年,乱世之秋,涌现出无数盖世猛将,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像曹魏的典韦、许褚、五子良将,蜀汉的关、张、马、黄、赵五虎上将以及东吴的孙策、孙坚、太史慈等等,他们不但个个英雄了得,而且每个人都为各自的阵营立下无数战功。

    不过,在我们为这些名将的勇猛击节赞叹的同时,总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就是为什么三国中后辈的成就远远比不上父辈?比如被后世人誉为“武圣”的关羽关二爷,他两个儿子的名气显然差了他这个老爸许多,甚至说到关平、关兴这两个人名字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一脸茫然,不知道是谁。

    再比如曹魏大司马曹真,他可是后期曹魏集团为数不多能让司马懿心存忌惮的人,然而,他的儿子曹爽不但没有继承他的半点儿霸气,相反还“蠢”出了天际,以至于被桓范讥讽为“佳人生了个犊子”。

    诸如以上的例子在三国中不胜枚举,其实,细究其因,倒也不难理解,像关羽、曹真他们这些人早年为了创业,都是拿着身家性命在战场上奋勇厮杀,历经无数战争洗礼,个个身经百战自然不在话下。

    而等到了他们后辈成长起来的时候,三国的大局基本已经定型,即便相互之间依然时有摩擦,但是程度也远不及群雄混战时的惊险激烈,正因为少了父辈们艰苦创业的奋斗经历,所以,才会出现后辈不如父辈的现象。

    当然,凡事都有个例外,三国中还真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尽管他的职位没有父亲高,然而,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获得的实际战果都超过了自己的父亲,堪称是姜维的克星,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陈泰,是曹魏重臣陈群的儿子,熟悉三国的人可能都知道陈群这个人,在三国中的名气很大,他最早曾辅佐过刘备,因为刘备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导致被吕布偷袭,丢掉了徐州,一气之下转投到曹操麾下。

    后来,陈群不但成了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还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成为曹魏集团的三朝元老,尤其是曹丕在位时,对他非常器重,任命他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在军政两界均享有极高的地位。

    曹丕临终前,特意指定陈群为四个托孤大臣之一,而另一个非常有名的托孤大臣就是司马懿,等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陈群更是被晋封为司空,位列三公,由此可见,他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说起陈泰,虽然最后的官职没坐到他父亲陈群那么高的位置,但是,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远超陈群,正始五年,他曾出任并州刺史,由于辖区内少数民族众多,便采取了怀柔政策,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威信。

    虽然陈泰很小的时候就和司马师还有司马昭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但是他却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尽量避免参与到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政治斗争中,不过,在曹爽同意接受司马懿的交权条件一事上,离不开陈泰的劝说。

    后来,陈泰实在不想参与到朝中的斗争之中,便主动申请外出任职,最终他代替郭淮,成为了雍州刺史,来到和蜀汉作战的第一线,就在他刚刚上任的同年秋天,姜维率军进攻雍州,靠着麴山建立了两座城池,不但派牙门将句安和李歆等人分别守卫二城,同时还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的各郡。

    见此情况,郭淮询问陈泰应对之策,陈泰认为,这两座城离蜀国京城路途遥远,粮运必定成为大问题,如果现在围攻二城,切断他们的运输线,必定能够取得胜利,最后果然被陈泰言中,虽然姜维亲自率军前来救援,但是由于山路难走,又被魏军阻截,不得不退兵,结果两城守将因为得不到救援,无奈之下投降了曹魏。

    嘉平五年即公元二五三年,东吴太傅诸葛恪率军伐魏,而姜维则率数万大军与之遥相呼应,进围南安,陈泰和郭淮奉司马师之命前去解围,而此时姜维因为一直打不下来南安,粮草也已用尽,再加上听闻陈泰已经率军赶到洛门,只得被迫退兵。

    正元二年即公元二五五年,郭淮去世,陈泰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二州的军事,成为了当时曹魏西部的最高军事长官,在这个时期里,他在军事上的主要对手就是蜀汉大将军姜维,而姜维最大的一次胜仗,便因为他的果断出击而未能收获应有的效果。

    当时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之机,率大军兵分三路对曹魏发动进攻,刚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陈泰,并请求分兵迎击,不过,陈泰认为蜀军不会分数路前来进攻,让他坚守住狄道,等自己率主力自陈仓到达以后,再一起钳击蜀军。

    然而,王经并未听从陈泰的命令,擅自出击蜀军,不但损失惨重,狄道还被姜维大军包围,陈泰得到消息以后,急忙向朝廷汇报情况,并收编了很多王经的残余兵力,很快,邓艾被派来与陈泰一起对抗蜀军。

    邓艾建议暂避姜维大军的锋芒,应该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然后再找机会进兵,不过,陈泰却觉得姜维现在是孤军深入,粮草必定跟不上,不能多给他时间准备,速战速决才是上策,于是率军一路悄然急行,赶到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结果,在陈泰和王经的内外夹击之下,姜维大败而归。

    尽管解了狄道的危机,陈泰却好像做了件很平常的事一般,只是简明扼要的向朝廷做了说明,对于这一点,时任曹魏大将军的司马昭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而纵观陈泰在和姜维的数次交手中,均占据上风,称他是姜维的克星毫不为过。

    曾经司马昭便问过武陔,陈泰和他父亲相比如何?武陔直言,在立功成事方面,陈泰超过了他的父亲陈群,从武陔的回答中不难看出,陈泰确实是三国中少有的子辈成就超越父辈的典范。

    单字解释: 他 打 破 三 国 子 不 如 父 怪 圈 军 事 成 就 远 超 其 父 成 姜 维 克 星 却 少 有 人 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