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什么周实行分封制四百多年后诸侯才开始造反,而刘邦分封制才几十年就开始造反

    2023.02.26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率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以及周军,发动了对郑国的讨伐,史称“繻葛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周桓王被射中一箭,联军大败,往事丢尽脸面。

    以“繻葛之战”为标志,诸侯国反叛成了习惯性动作,至此,分封四百年,号称江山永固的周王朝逐步走向崩溃。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刘邦的子孙们终于品尝到了分封制的恶果,自高祖分封,算起来还不到五十年时间。

    关于分封的优劣,人们争吵了两千年,历史又不断用血的代价一遍又一遍地验证了它的凶险。既“七国之乱”后,又有“八王之乱”、“靖难之役”,期间还有若干个亡于分封的小政权。

    请不要讥笑古人,事实上分封制对政权的稳定不全是坏事,比如有人说,秦朝如果是分封制,秦末的农民起义就不可能蔓延。

    还有人说,“七国之乱”不是分封的错,你看人家周王朝,维持了四百年才出现反叛,又过了四百年才灭亡,之后哪个王朝能有这么长的寿数?

    毫无疑问,这个观点有问题,历史早就验证,分封制必然走向政权崩溃,周朝的诸侯之所以过了四百年才反叛,西汉五十年就爆雷,它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必然,并不是二者在操作层面产生的偏差。

    周朝的分封制为何四百年安然无恙?

    所谓分封,就是天子将已有的土地分给诸侯,由他们帮自己完成对地方的有效统治。分封的对象既包括王室子弟,还包括功臣、前朝遗贵,以及归降的部落首领。

    但周朝的分封有一个不大令人关注的现象,即它所分封的土地大部分其实并不属于周天子,比起齐国所在的东夷、淮河流域的淮夷、南方的诸蛮,以及西戎、北狄等地。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周天子这是慷他人之慨,用别人的土地做自己的奖品,很多诸侯只是得了一张空头支票,能不能兑现还需要自己去打拼。

    按照史书记载,商朝时天下有上千个方国或者部落联盟,周武王只分封了108个诸侯国,从西周建立到周厉王时期的二百年,对外征战、扩大版图就是周王室和诸侯们的共同目标。

    这个阶段,土地供应量非常充足,周天子可以尽情开支票,诸侯们也都枪口一致对外,不存在内部矛盾。

    从周厉王以后,随着扩张步伐的减缓,乃至停滞,内部矛盾开始凸显,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扩张的目标瞄准了“兄弟之国”,于是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开始兴起。

    按照《周礼》,天下的土地所有权都归天子,诸侯只是“职业经理人”,他们无权相互兼并。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周礼》已经不能阻止诸侯们的贪婪,于是天子的威信开始沦丧。

    这个阶段,周天子虽然还没有成为诸侯们的直接目标,但“大地主”的身份事实上已经被掏空了。

    又经过二百年的发展,天下诸侯已经逐步“寡头”化,向周天子谋求政治地位成了必然的诉求。

    “平王东迁”标志着周朝进入礼坏乐崩的春秋时代,郑庄公威逼周平王与自己互换质子,将天子拉低到与诸侯平等的地位,公然践踏了天子的尊严。

    以“繻葛之战”为标志,郑庄公率先代表诸侯们宣誓:诸侯争霸的时代已经到来,周天子已经是历史的绊脚石。

    以上历程可见,周朝的分封之所以四百年后才显现恶果,是因为特定历史环境造成的,王室与诸侯经历了二百年的“携手创业”,诸侯国之间又历经二百年的兼并,完成这些使命后,他们才将屠刀对准了周天子。

    西汉的分封为何五十年就爆雷?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西周的分封一开始其实是用外部的资源来填补内部的需求,基于古代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个过程经历了二百年之久。

    西汉帝国的分封没有对外扩张的任务,从资源分配的角度讲,诸侯国其实是从朝廷身上割肉,而不是帮朝拓宽财源。

    比如,有些诸侯国垄断天然资源的优势,导致汉初的诸侯国往往比朝廷还要富有。比如齐国、胶东国有盐、吴国铜矿。

    吴王刘濞之所以带头造反,说白了就是因为财力雄厚,养得起兵马,招募得起人才。

    这种结构决定了诸侯国与朝廷之间就是尖锐的矛盾对立体,而不是西周那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景帝有一句台词说:“当年先皇怎么就没封一两个诸侯到边境,这会儿朝廷倒成了他们的看门人。”

    汉景帝的这句话揭示了西汉分封的另一大弊病:原本诸侯国是朝廷的屏障,事实上根本没做到,反而成了危害朝廷的毒瘤。

    早在汉文帝时期,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就曾经勾结匈奴谋反;吴楚七国之乱时,赵王刘遂再度勾结匈奴。现实表明,西汉的分封是一大败笔。

    历史告诉我们,建立在宗法基础上,试图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的分封根本靠不住,而以利益为纽带的分封,虽然可以在特定的时期能发挥作用,但终究也会因为利益而崩盘。

    分封为何败给中央集权模式?

    历史几经反复,终于让所有的人都统一了思想:分封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央集权模式才是必由之路。但问题是,分封既然不如中央集权,为何会出现分封制呢?它究竟为何败给中央集权模式呢?

    分封绝不是周武王拍脑袋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做出的明智选择。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其实只完成了新王朝的第一步工作,即率领周部落联盟打败了原来的盟主殷商王朝,那些原本臣服于殷商的最多部落和部落联盟还没有被征服。

    要想完成这项任务,光是靠周部落联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便采取了分封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大部落联盟的力量。所以,分封其实就是部落联盟的升级版本,而不是独立的体系。

    即便如此,周武王在有生之年依然没有做到统一天下,这个任务落在了周公的头上。于是周公完善了分封制,又创建了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形成了一整套的《周礼》。

    这是这套制度,发挥了诸侯国的能量,也完成了周王朝对天下的有效统治,从此分封制也成了周王朝的支柱之一。

    随着人口的繁衍,以及农业发展的需要,分封制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举例说明,人口繁衍就必要开荒,就必须要提高农业产量,就要兴修水利,就要修桥筑路,这些工作在条块分割的诸侯国是没办法完成的,它必须在大一统政权的协调指挥下才能做到。

    分封制下的奴隶制庄园生产模式,是农耕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当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后,这种体制必然要破产。

    在生产力水平越高的时期,分封制对社会的发展阻碍越严重,冲突越激烈,这就是周朝实行分封尚能维持八百年,西汉才几十年就出问题的原因。

    单字解释: 为 什 么 周 实 行 分 封 制 四 百 多 年 后 诸 侯 才 开 始 造 反 而 刘 邦 分 封 制 才 几 十 年 就 开 始 造 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