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从长安三万里,看盛世下的危机

    2024.05.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最近《长安三万里》的上映,可以说是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牵动着李白、高适等人命运的,则是大唐的国运,主要是指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叛乱,打破了盛唐的盛世景象,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

    安史之乱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即使安禄山不反,也会有其他人反,我们从《长安三万里》中就可以看见一些端倪。长安一片繁华的景象下早已危机四伏,门阀政治、高层腐败、民族矛盾,最终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推向了衰败。

    第一点门阀政治。《长安三万里》中提到了《黄鹤楼》的作者崔颢,便是来源于六大世家的博陵崔氏,另外五家是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xing)阳郑氏、陇西李氏。唐朝的皇家属于陇西李氏,有一次李世民想嫁女儿给清河崔氏,竟然被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拒绝,可想这些世家有多嚣张。唐朝中期,整个国家几乎都被把持在门阀世家手中,这个国家的兴盛繁华只与一小部分门阀有关,其他大部分人都被拒之门外,再有才华也报国无门,即使如李白也只能舞文弄墨,博权贵一笑。久而久之,势必导致阶级固化、社会分裂,这就是安史之乱的本质。

    第二点高层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中的名句是最好的概括。任何一个政权在初期,为了证明自己得天下的正当性,都会励精图治,但等天下太平后,难免进入贪图享乐的怪圈。天宝年间以唐玄宗为代表的权贵阶层醉生梦死、纸醉金迷,全然不顾底层人民的死活,土地兼并、长期征战,流民越来越多,长安令人向往,但集天下膏峪以供长安,必然是不长久的。

    第三点民族矛盾。天宝十一年,李白在游历范阳途中目睹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就预见了安禄山要反,并写了一首诗《幽州胡马客歌》“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中国人早在几千年的《尚书》中有点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唐朝蕃将中名将辈出,但那是在极盛情况下才会对你唯命是从,一旦你开始走下坡路,他们一定是第一个反咬你一口的人,这在历史上已经反复出现多次了。嫉贤妒能的李林甫为了排挤其他汉人,故意放任蕃将做大,唐玄宗也对危险视而不见,最终大唐国运终究被蕃将叛乱打断。

    盛世当然值得歌颂,也只有盛世才能同时孕育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等等璀璨的天才。但盛世不应该是少部分人的盛世,而应是全天下百姓的盛世。借用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愿这样的盛世能真正来临。

    单字解释: 从 长 安 三 万 里 看 盛 世 下 的 危 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