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他不同于赵构,是真的有心而力不足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青史几代明君贤相,岂能救得了一国之败?公元311年,晋怀帝被俘北掳,留下的只有一座破败的长安城。秦王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号召天下义军,图恢复中原。然而到底是个空城计,诏令一出,无人响应。

当权者司马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室覆灭,无力回天。司马睿当真就甘于坐失神州?事实上,他也曾一度心存侥幸,希图重新掀起一场北伐。只是万事俱备,唯人力不足啊!

一道无人应诏的诏书

公元313年五月,在长安称帝的晋愍帝司马邺,满怀恢复中原大业的豪情壮志。经过两年的经营治理,他终于感觉掌控了局势,可以开始发动反攻了。这一年春天气候渐暖,正是出征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下达一道划时代的诏书,大举动员天下义军,声势浩大。

这道诏书一出,司马睿的心中不免也荡漾着一线希望。他已在江东立足多年,若是此次北伐成功,他便可光复中原,重振晋室。一时间,司马睿已看到自己率领大军凯旋而归的盛景了。那必定会是一幅多么雄壮的画面啊!

然而很快,幻想便被无情的现实击碎。这道诏书下达后,居然无人应诏!连司马保这个亲兄长都没有丝毫表示,显然并不打算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权。可以想见,此去注定又要一场空。

几日后,唯一的积极响应来自亡命之徒祖逖。祖逖原是一个小吏,在战乱中失去官职后南渡谋生。他曾经上门请求支援,志愿率领水军北上。然而司马睿能给他的,也只有区区一千人的口粮和三千匹布。

祖逖根本招募不起什么水军大军,只好自己单枪匹马渡江。这一去,便杳无音讯。只听到他在出发前豪言壮语地立誓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敢情他是视自己为大江神呢!司马睿叹息不已,自己连区区一介义士都难以使唤,又何谈北伐中原呢?

江东立足艰难,内忧未平

司马睿之所以无力北伐,关键在于他在江东的地位岌岌可危,难以召集天下义军。

早在307年,在八王之乱中获胜的东海王司马越,就派司马睿出镇江东之地。当时,他领军才三千人,僚属不过百余。可江东素来就是孙吴故土,势力盘根错节,实力雄厚非常。

司马睿对自己的使命感到既荣耀又责任重大。他知道,这是东海王对他的信任,也是自己扬名立万、光复中原的大好机会。只是,要在这里站稳脚跟,他也自知任重道远。

为了拉拢江东士族豪强,结交权贵,司马睿设法结交了不少重量级人物。比如以前的吴国太宰顾荣,他专门聘为军师,一切军国大事都要向他请教;还有原吴国内史贺循,他更是直接任用为内史,主管江东民政。

可以说,司马睿拚了老命,才初步同江东权贵们建立起合作关系,稳定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他觉得这些举动必将让他在江东根基稳固,甚至有朝一日可以带领江东士人北伐中原。

然而好景不长,江东地方势力本就对外来者司马睿有所猜忌。建兴元年(313年),就爆发了周玘谋反的事件。当时身为吴兴太守的周玘,原本就因父亲被司马氏所害怀恨在心;加之看到刁协等北人在朝中掌权,愈发不满。

这时,他暗地里联络起一帮本土力量,准备发难诛杀北人,改立南人执政。消息泄露后,司马睿迫于无奈,只好调离了周玘官职。然而这股地方的势力并未就此打消。次年,周玘的儿子周勰与孙皓宗室孙弘等人,又在江东各地举兵造反,虽然也被平定,却再次震慑了司马睿,让他明白民心未定。

可以说,在江东立足之初,司马睿为了争取本地士族的支持,简直是竭尽全力。然而权势的天平终究倾向王氏一边。当时辅佐他的王导、王敦兄弟俩,在朝野的影响力都越来越大。

甚至还曾与司马睿发生过激烈冲突,引发政变。在这种内忧未平的情况下,司马睿显然无余力去关心操办北伐的大业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中的大业化为泡影,再无施展的机会。

昏庸的长安朝廷,难以为继

其实就算司马睿百忙之中抽身北上,也难以扭转晋室的颓丧局面。这场覆灭在司马邺一朝稳如泰山的表面下,悄然酝酿许久。这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空城计”!

自312年司马邺入主长安城起,整整坐了三年江山,然而所谓的江山,只不过一座破败的都城而已。司马睿在江东时听闻几年内战爆发的消息,心中早有所忖,看来长安的新朝廷,注定难以立足。现在看来,果不其然,这狼烟中的长安城已被战火摧残得千疮百孔。

荆棘遍地,居民寥寥百户,所剩车驾也只有四乘之多。城中百官的印信都丢失大半,所谓的朝堂之上,早已人去楼空。实际掌权的,只剩下几个武断乱来的枭雄,比如大司马阎鼎、太守索琳等等。可以说这是个典型的例子,根本无力回天。

最让人唏嘘的是,这些本应团结对外的朝廷要员们,也在这危难时刻疯狂内斗不休。阎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与京兆太守梁综大打出手。结果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将阎鼎赶出了长安。而仅存的大将军索琳,在汉军压境之下还想投降求官,简直是自乱阵脚!司马睿接到这些消息后,心中凉了半截,看来这场覆灭不可避免了。

眼看着这道空中楼阁随时面临倒塌,王导劝谏司马睿不必援救。司马睿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长和晋室覆灭于此。或许他也早已看明白,这场北伐注定要以失败告终的。他心中五味杂陈,万分唏嘘。

自己明明离大业只有一步之遥,却因诸多变故无力回天。他在梦中反复穿梭,如果当日自己能带兵亲征,是否就能一举扭转乾坤,光复中原呢?然而终究只能是空想一场,他也只能在江东无奈等待,再无施展抱负的机会。

有心无力,终究只能眼睁睁地目送昔日盛世覆灭。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致命一击,任人英雄无力回天。司马睿虽然心中或还怀着一线希望,但终究也只能眼睁睁地见证这一切,无力回天。后人读史君可要记取的教训啊!莫要重蹈覆辙。

结语

然而,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复覆辙。晋室的覆灭,并没有就此击垮司马睿的心志。在绝境中寻得新生,这才是英雄好汉。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打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余脉南渡重开天命”的先河。在他的治理下,南朝数百年基业得以延续发展。

所以,晋室覆灭之难,并不仅仅是命运残酷戏弄。它同时也培育着东晋开国帝王的无畏意志。正如后人云:生命不息,江东未死。司马睿之所以不救晋室,正是因为他已瞄准了东晋的未来。

单字解释: 晋 元 帝 司 马 睿 为 何 不 愿 北 伐 ? 他 不 同 于 赵 构 是 真 的 有 心 而 力 不 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